3個月內全球已3起「貨輪撞大橋」!專家提解方
機動戰士高達SEED(機動戰士特種計劃) 矢立肇、富野由悠季
美國東岸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凱伊大橋26日凌晨遭一艘失去動力的貨輪撞擊而斷裂倒塌。肇事輪船27日仍留在現場。(美聯社)
美國東岸大港巴爾的摩跨港大橋凱伊橋(Francis Scott Key Bridge)在當地時間26日凌晨遭一艘失去動力的貨櫃輪撞擊橋墩,橋面斷成多截落入河中,好些車輛落水,8名修路工人僅2人獲救、6人失蹤恐已罹難。今年開年不到3個月,阿根廷、中國、美國接連發生「貨輪撞大橋」事故導致死傷或人員失蹤。撇開人爲錯誤不提,專家建議航道可增設防撞與修正航向的結構,老舊橋樑需儘速修繕方能與體型更大的現代貨船「相安無事」,航運與港口開發必須與時俱進。
第一起發生於1月28日,地點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,一艘美國福茂(Foremost)集團營運、懸掛利比亞國旗的大型散裝貨船「恩梅號」(En May)通過橫跨阿根廷南部巴拉那河(Parana River)一座公路大橋下方河道時,因轉向功能失靈而撞上橋柱,河道被迫關閉,船體嚴重受損但未沉沒,船員無人受傷,Bartolomé Mitre大橋安好無損。這艘228公尺長的大型貨船載重量8.5萬噸,事發時船上無貨,正要駛往上游一處港口裝貨。
第二起發生於2月22日,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瀝心沙大橋,遭到佛山良輝船務公司貨櫃船「良輝688」撞上,當時這艘貨輪空載,從佛山南海沿着珠江洪奇瀝水道駛往廣州南沙,左舷撞到大橋,接着船頭也撞上,上方橋面斷了一截,橋上5輛車摔落,5死3傷;透過這座橋聯外的島嶼交通中斷、供水管線損壞。官媒指是船員操作不當釀禍。大橋1994年落成,「良輝688」撞擊的橋墩據悉尚未執行補強作業。
第三起就是本月26日發生於美國東岸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凱伊橋(Francis Scott Key Bridge)的事故,新加坡貨輪Synergy航運集團營運、丹麥馬士基集團包租的「達利號」(Dali),滿載貨櫃航向印度洋斯里蘭卡,剛離港就失去動力、停電,船身通過大橋下方時撞上橋墩,大橋鋼骨結構扭曲斷裂,橋上8名修路工人落水,2人獲救、6人下落不明,帕塔普斯科河(Patapsco River)水溫寒冷,失蹤者凶多吉少。
曾任商船船員的美國海事專家梅科利亞諾(Sal Mercogliano)說,凱伊大橋落成於將近50年前(1977年),「當時船隻規模比『達利號』小了很多,而且『達利號』甚至不是最大的貨櫃船,還有船比它更巨大。從很多方面來看,目前很多基礎設施都是針對過去某個時代所建」。
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結構工程教授、研究橋樑倒塌的專家安卓斯(Bassem O. Andrawes)指出,上述3起事件表面上相似,但實際上有不同之處。廣州事故船隻撞上的似乎是橋體,倘若如此,也許特定高度的船隻遭到忽視,或該處水道不適合太大的船隻航行。巴爾的摩事故則不同,港區水道夠寬敞,凱伊大橋夠高,足以容納大船通過,達利號撞上的是橋墩而非橋體。
安卓斯強調,船隻撞上橋墩可能會導致「災難等級」後果,因爲橋墩是橋樑最脆弱之處。例如1980年佛州坦帕灣陽光高架橋(Sunshine Skyway Bridge)遭貨輪撞塌,奪走35條人命。他說,這類災難有方法可預防或盡力降低災損。例如,港務單位可在橋樑、水下或航道視線以外的位置增設防撞杆或類似結構體,讓太過偏離航道的船隻及時調整。佛州陽光高架橋重建時就在水下埋設不少這類結構,結構體甚至延伸至水面以上。
安卓斯說,橋樑設計也該考量納入「冗餘」(redundancy)思維,萬一某個部位出了問題,其他部位可發揮承載作用。不過,梅科利亞諾認爲,發生大型貨輪撞擊事故時,上述措施作用很有限;再者,大型貨輪一旦停電,碰撞幾乎無法避免。